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聚焦泰兴 > 正文

这个泰兴人央视开讲,撒贝宁听得咽口水

2020-07-20 浏览次数: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近日,CCTV-1《开讲啦》栏目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专家万建民解读疫情之下的粮食安全问题。

  开讲现场咱这位泰兴老乡说了啥,居然让主持人撒贝宁狂咽口水?

  万建民:

  1960年6月出生,江苏泰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长期从事水稻优异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研究,在国内较早提出和初步实践了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先后主持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大课题。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2年入选和科技部创新团队,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我们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万建民

  节目现场万建民团队盛上四碗不同的米饭让主持人品尝。这些米有何讲究?它们是怎么选育出来的?万建民和水稻之间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未来如何长期保障粮食安全?一起来听故事、找答案

  过去追求吃得饱,但你真的“吃饱”了吗?

  万建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回忆起小时候,他说,自己常常在饥饿中度过,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家里来客人,因为只有来客人了才能吃一顿饱饭。

  在日本留学期间,万建民曾在实验室品尝到两锅米饭,一锅是日本的“越光米”,另一锅是当时我国广泛种植的“桂朝二号”。他至今记忆犹新:“相比之下,越光米太好吃了,而我们的米却难以下咽。”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万建民下定决心回国从事水稻育种研究。万建民说,以前我们经常说“自己吃饱了”,其实很多时候是“半隐性饥饿”的状态:肚子吃饱了,但身体依旧缺乏营养和矿物质元素。

  30多年来,万建民始终想着努力改善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我们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

  什么样的米是优质米?粮食安全的关键是什么?

  在演讲中,万建民分享到优质米不仅要食味品质好安全性高、耐储藏,还要满足大家对于食品丰富的需求,以及特殊人群的需求。万建民带领团队研发出一种名为“W0868”的大米,这是专门为肾脏病人研制的低蛋白特制米。普通大米的蛋白质含量在8%~10%,肾脏病人吃了会对身体造成负担。而W0868的可吸收蛋白质含量仅在2%~3%,且食味品质也不差,是肾脏病人和高血糖病人的福音。

  “我们国家有18亿亩耕地,其中4.5亿亩是稻田。水稻单产从原先的400公斤每亩到目前最高可超过1000公斤每亩”万建民说,“目前国库里有充足的粮食储存量完全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稻米消费的需求。粮食安全我们是有底气的!”

  煮饭到底有什么讲究?主持人现场试吃品大米

  说到煮饭,万建民说自己从来不在家里煮饭,却经常在实验室煮饭。为了区分精确的口感便于研究,万建民和团队品尝过上千种米饭,且每种米饭的蒸煮也非常有讲究。现场有青年代表问道:“好的电饭锅煮出来的米饭更香,是真的吗?”,万建民说电饭锅的设计对于米饭的口感确实有影响,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这米到底有多香,看撒老师这沉醉的表情,一定好吃极了!